引用 我国古代,儒、释、道三家是鼎足而立的。儒家重视人伦,主张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,立千古不朽的功勋;佛家倾心般若,主张在自觉的基础上觉他,自度的基础上度他,普度众生,同臻西方极乐世界;道家则崇尚自然,主张通过这种修炼,达到长生久世,羽化登仙。儒家的着眼点在于入世,佛家的着眼点在于出世,道家的着眼点在于加强自身修炼以求长生不死。
由于道家这一异于儒、佛的独特着眼点,决定了在传统养生、长生的修炼方法方面,道家的地位是最为重要的。
道教从养生健身、延寿成仙的宗旨出发,全面继承发展了中华传统诸家的各种炼养方法,并吸收了外来佛教、印度教炼养学的精华,形成了自家多渠道、多层次的气功养生体系。较之以精神解脱为根本宗旨的佛教及以道德修养为根本立场的儒家,道教显然更长于养生,独具佛、儒两家所缺的叩咽、辟谷、服饵、房中等术,具动静兼备、内外结合的特点。较之以治病为根本宗旨的医家以及以技为根本宗旨的武术气功,道教气功更富高层次的功法及精深系统的理论。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佛、道、医、儒、武等诸家中,道教被公认为最擅长于养生。以儒治世,以佛治心,以道治身,被许多封建帝王奉为教条。
(一)、道家的养生修练方法
据元代李道纯的统计,当时流传的养生修炼方法有三千余种,而道书上记载的大约只有二百种,归纳起来,大致可分为十大类。
1、导引按摩类
这一类功法是以健身强体为目的的动功,包括导引术、按摩术、点穴术、叩齿法、鼓漱咽津法、鸣天鼓、干梳头、干洗脸、揉耳运目、仙鹤点水、擦脚心、兜外肾、自发动、周身拍打等等。多以动摇肢体为门径,与服气、存思配合,组成系列功法
2、吐纳行气类
这类功法是以调炼呼吸为门径,达到精满、气足、神旺的延年益寿效果,并能发放内气利他济人。这类方法包括采气、食气、闭气、炼气、布气(发气)、胎息、调息、六字诀等。大体可归为服食外气、吞咽元气、存思服气、调动内气等四种。
3、意念修炼类
我国道教气功,除“内丹”堪为不二法门,“行气”久称一树奇葩,其他如守一术、虚静术、存神、内观、定观、冥想、守中、默念、坐忘、守窍、存思术等等,方法尚多;而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,不外以意念修炼为主,所以,可一言以蔽之为“意念修炼”,并从而与“内丹周天”、“吐纳行气”鼎足而三。
道教三大类功法足以概括我国气功中的一切静功,其中“行气”以呼吸修炼为主,“意念修炼法”以意念修炼为主;然而两者却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,泾渭分明,而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相辅相成。“行气”功法常须借助意念活动进行配合,而“意念修炼法”也少不了呼吸的参与,只不过是各有专攻,侧重不同罢了。而“内丹”之术则综合“呼吸”、“意念”,嫁接孕育,另展奇姿,从而成为我国气功中的千古绝招。
4、内丹周天类
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气神为“药物”,而在体内炼“丹”的系统修炼方法。在道教修炼诸法中,内丹的理论最称精湛,方法最为周密成熟,堪称道教气功的代表、精髓。
内丹的流派分为南宗、北宗、中派、西派、东派、三丰派、青城派;修炼的方法有十多种,但皆以性命二字为纲宗。就修炼的顺序来说,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,亦有先修性后修命及先修命后修性的渐法。
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,亦称“上品丹法”、“最上一乘”,是炼神之道与禅宗之禅的融合,入手即迳直炼神还虚,绝情忘念,明心见性。
先修性后修命,为全真道北宗所倡。此法从除情去欲、收心止念、明心见性入手,至念住心息,再依次了彻命功。这种丹法的修习分为四个阶段:第一阶段为百曰筑基,炼精化气,亦称为小周天;第二阶段为十月养胎,炼气化神,亦称为大周天;第三阶段为三年哺乳,练神还虚;第四阶段为九年面壁,练虚合道。
先修命后修性,为南宗所倡。其法从钟吕派内丹的传统方法入手,守窍调息,循序炼精化气,练气化神,炼神还虚,至炼神阶段,参究禅宗性理,以“打破虚空为了当”。
从修炼方式讲,内丹又分为清修、双修二派。清修派主张阴阳具足自身,只可自己清修,这是内丹的主流。双修派认为阴阳分具于异性之身,主张男女合修,取药于“同类彼法”。这类方法实属秦汉以来房中术的进一步发展。
道教还认为,男女生理不同,故炼丹的方法应有所区别。宋元以来,出现了不少“女丹”的修炼方法,一般都从意守膻中“炼体”入手。
5、辟谷断食类
辟谷亦称“却谷”、“休粮”、“绝粒”、“断谷”等,即在一段时间内,乃至长期不食蔬谷和烟火食。我国辟谷起源很早,并不是有了道教以后才有辟谷的。道教兴起后,接过辟谷之法,不仅把辟谷实践推向纵深,而且还予理论上赋予一种神秘色彩。
辟谷大略可分为辟谷后服气、辟谷后饮水、辟谷后服食药物三种,其中辟谷服药法有百种之多。这三种辟谷法,一般都与服气等类静功配合。
6、滋补服食类
这类养生修炼方法又称为“服饵”、“服食”。所服之物大体可分为草本金石类药物。道教宣扬服食用金石等炼成的丹药可长生成仙,已被实践证明属谬误之谈。但所服草木之类药物,多有滋补作用,服食得当,当非无益。比如适量的服食大枣、灵芝、胡麻、五加皮、茯苓、枸杞、松脂、五味子、人参、干地黄等对人均有滋补作用。
7、房中养生类
中国医学把男女的性生活称为房室生活,也叫房事、行房或入房。凡有关医学性保健的方法,中国古代称之为“房中术”。古人认为“房中之事能生人,也能杀人”,所以道家比较注意房中养生的研究。房中养生类的修炼方法就是性生活方面的卫生知识及锻炼方法。围绕着“养精、固精、保精”的过程,摸索、总结出了交而不泄,并能使精气上行补脑。具体方法有“独卧法”、“御女术”、“采战术”、“采补术”、“四季节欲法”、“求子术”、“房中禁忌”等。房中之法有十余家之多,不管是补救伤损,攻治诸病,还是采阴补阳,增益年寿,关键都是落在“还精补脑”上。
8、起居摄生类
道家养生修炼之术,除内丹、行气、存思、服饵、房中、导引等法之外,还包括心身两方面的养生之道,涉及行止坐卧、生活起居、饮食、语言、情绪等方面的杂修之法,这就是起居摄生类修炼法,可谓博大精深,网罗无遗。它包括四时调养法、情绪调摄法、饮食调养法、起居调养法等。
男女生育
世间男女相配,则生子生孙,代代相续。
若有男无女,有女无男,则孤阴不生,独阳不长,生机息矣。
吾之观此,因悟的生仙生佛之道矣。 人生之初,阴阳和合,圣胎圆成,
及交后天,阴阳分离,圣胎伤矣。
若是上德之人,根基深厚,早遇至人,
不待阴阳分离,即修无为之道,直登彼岸,立济圣位;
其次中下之人,先天气足,后天气发,
真阴真阳相隔,彼此不交,生机消化造尽,
若不先行有为之道,调和阴阳,焉能圣胎复结?
调和之法,乃使阴阳归于一气耳。
但真阳流落于外,寄居他家,迷而不返,
必须苦心劳力,不惮程途遥远,细觅慢寻;
有时见面,一呼便来,引回我家,与真阴相配,
夫妇重逢,分外相亲,自然有一点生机自虚无中来,
凝结而成胎,温养十月,身外有身;
更加三年乳哺之功,则聚而成形,散而成气,
隐显不测,为金刚不坏之躯矣。
是道也,亦与男女生人之道无异也。
但凡父凡母而生色身,灵父圣母而生真身。
一凡一圣,生佛生人,天地悬隔。
三丰真人云:“顺为凡,逆为仙,只在中间颠倒颠。”
颠倒天机,岂易知哉!
岂能结圣胎
(金关玉锁)书中 几种神仙 养真气长命者为地仙 打坐修行者为神仙 孝养师长父母救一切众生 出意同天心正直无私为天仙
所谓真性又叫元神元性指心的本性本体 唯一灵是真 肉身四大假 气神相结谓之神仙 元婴:修炼元神,显化婴儿。丹道中炼化元神,简而言之是待一颗无形无质的金丹炼成以后,用粉碎虚空的方法脱离丹室,化做一颗莹莹灵丹,上冲中宫位置,寻本性而练化元神,谓之“明心”。阳神炼化纯圆,飞腾而上于脑中“见性”。寻着离宫阴神,聚结合体在泥丸宫里,霞光满室,遍体生白。一战将息,而又回归于腹内元神处,合化为命胎。叠起莲台,虚养命胎,进而胎化元神,默默温养,直待紫气虚来时节,元婴养育健全,冉冉而出天门,旋而又回。元婴修炼成功过后,就已经是半仙之体了,有人说元婴有形,有人说元婴无形,我估计元婴应该是无形的,指的是返回”婴儿”(即无损)的境地。
法身 是证显真如的自性法体。真如法性既然无相,为什么称之为“身”呢?因为它是报身与应身所依的实性,所以取身的依止义,称之为“身”。又称为法身佛、法佛、理佛、法性身、自性身、如如佛、如如身、实佛、第一身、真身等。如来虽然自证圆满法性,然而法身无相,不能为众生所见,为化益众生故,因而示现报身与应身。
法身 梵语dharma-ka^ya,巴利语 dhamma-ka^ya。指佛所说之正法、佛所得之无漏法,及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。二身之一,三身之一。又作法佛、理佛、法身佛、自性身、法性身、如如佛、实佛、第一身。据大乘大义章卷上、佛地经论卷七等载,小乘诸部对佛所说之教法及其所诠之菩提分法、佛所得之无漏功德法等,皆称为法身。大乘则除此之外,别以佛之自性真如净法界,称为法身,谓法身即无漏无为、无生无灭。
大乘之中,亦有数种说法:(一)唯识家,分法身为总相、别相二种。总相法身为三身之总称,即一大功德法身,以五法事理为体。别相法身则指三身中之自性身,以清净法界之真如为体。(二)三论家,以真如实相不可得之真空为法身。(三)大乘起信论,全论之核心思想旨在阐论自性清净、妄法无体之说,而于论究万法时,以体大、相大、用大等三大来判释众生心,乃至宇宙法界等,例如论及法身说时,即以真如之用大来凸显法身之意义。大乘起信论(大三二·五七九中):‘除灭无明,见本法身,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之用,即与真如等遍一切处,又亦无有用相可得。何以故?谓诸佛如来唯是法身智相之身,第一义谛,无有世谛境界,离于施作,但随众生见闻得益,故说为用。’此即立理智不二之法身,而谓诸佛如来即是法身智相身,以其不可思议之用大而随应于众生机缘各异之见闻,令皆得化导之益,故真如之用大乃用即无用而益用无边之妙用。此种法身说盖为华严、天台等一乘家立说之根柢。(四)天台家,持三身相即之佛身观,故其所言法身,非仅指遍一切处之如来,而系谓法身即报、应身,报、应身即法身。(五)华严家,以十身具足之毗卢遮那法身佛为教主,主张十身(菩提身、愿身、化身、力持身、意生身、相好身、威势身、福德身、法身、智身)相即融摄于法、报、化三身。(六)真言家,以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六大为大日如来之法身,又称法界身、六大法身。此六大法身具有本来色相,能以言语说法。此外,自性、受用、变化、等流四身皆称为法身,加六大法身,则称五种法身。[无上依经卷上、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、卷下、佛性论卷四、金刚般若论卷上、成唯识论卷十、注维摩经卷三、胜粑经宝窟卷下末、清凉玄谈卷三、辨惑指南卷三、法华玄论卷九、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本、华严五教章卷三](参阅‘自性身’2525、‘佛身’2629、‘象征主义’5275)
法身:
一、相
1.转相:法身是转去一切杂染后所显现的真如本性。
2.白法所成相:法身具有修习六波罗蜜所成就的十种自在。
3.寿自在:虽然已成就法身慧命,了无生死相,但是为了度脱有情,方便随机示现寿相,而能生死自如。
4.心自在:佛心清净,不为境界所转。
5.众具自在:资生物质不虞匮乏。
6.业自在:如来万行具足,悲智双运,或现神通,或说妙法,或入禅定,或修苦行,以身、口、意作利他之业,都能胜任无碍。
7.生自在:为度脱有情,以大悲心随类受生,饶益一切有情,而去住无碍。
8.胜解自在:依自心观想的胜解力,能变现万物化益众生。
9.愿自在:从事一切利他事业,都能满足自己的心愿。
10.神力自在:能六根并用,自在无碍。
11.智自在:在一切境界中,都能遍知一切法。
12法自在:能观机逗教,以无量无边法门利益一切众生。